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紀曉嵐 親見扶乩




紀曉嵐 親見扶乩  
《閱微草堂筆記》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296618.shtml

   “扶乩”,時人知者為數不會太多。《辭源》載稱:“扶乩:〔扶箕、扶鸞〕舊時迷信,假借神鬼名義,兩人合作以箕插筆,在沙盤上劃字,以蔔吉凶,或與人唱和,籍以詐錢。因傳說神仙來時均駕風乘鸞,故名。起于唐代,明清盛行于士大夫間,……”
  紀曉嵐在其所著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述了數十例扶乩事例。紀以為:“大抵幻術多手法捷巧,惟扶乩一事,則確有所憑附。然皆靈鬼之能文者耳。所稱某神某仙,固屬假託”,但他也不否認有扶乩者系“煉二話手法而為之”。
  我親見過一次扶乩,甚合紀昀所述。
  
  1981年農曆六月至七月初七日前的這段時間裡,不知何因,早已消聲匿跡的“請仙姑”〔即古時之扶乩〕又俏然在民間興起,筆者所在的德興縣銀城,還出現一個不大不小的高潮。開初,只是居民中一些信神信鬼的老人、婦女鬧鬧。後來,據傳“請仙姑”中出現種種不可思議的事,一些好奇者,其中不乏職工、機關工作人員、教師、學生,也參於此事。一到晚上,行“請仙姑”者比比皆是,甚至一棟宿舍樓中就有數家在玩此道。
  所謂“請仙姑”,也即以民戶淘米用的竹畚,在其頂沿上訂一鐵釘作為道具。行術時,先在平整的桌面上鋪上一層麵粉,爾後,由兩名未婚少女各以一手托住倒扣的竹畚邊沿,手離桌面,僅令竹畚上的鐵釘落在桌面的麵粉層上。接著,點香請“仙姑”入位。據說“仙姑”一到,竹畚即帶動鐵釘在桌面上運行,劃寫出漢字或符號,以答人所問
  風傳“仙姑”所顯漢字是如何如何的清晰,答問是如何如何的準確。可我一直對此持懷疑的態度。並駁之曰:一、所顯漢字是持畚者憑藉竹畚重心不穩的特點,人為寫劃而成的;二、時縣城所在地在同一時間內在行此術者不下數十,而幾乎都說請到了“仙姑”。都道“仙姑”只七位,而今何來此多?為了證實我的判斷,我曾依人所言,仿製道具,進行有意識的劃字試驗。但試驗未收到預想的效果:竹畚並不聽我使喚,半天也劃寫不出一個清晰的漢字。
  奇!我萌發了探奇的念頭。一晚,恰逢鄰舍劉老師家在“請仙姑”,有人跑來叫我去看看。我到時,廳堂裡已聚集著七八個人,聽說已鬧了半個小時了。有人正在問:“請問仙姑,你知道我在哪裡工作嗎?”語畢,原本由兩個姑娘的手托著的竹畚,由靜止狀態突變成動態,竹畚上的鐵釘隨著急劇的答答聲在桌麵粉層上急速走動,僅約十數秒鐘,粉層上顯現出“花橋”兩字。每個字的字跡約32開張大小,字跡十分清晰。我的確感到不可思議。那人接著問:“你知道我在做什麼工作嗎?”釘子再次啟動,劃寫出“營業員”三字。在掃平粉層後,又有人問:“你幾時走?”答顯“十”。我隔壁的一位中學生突然問:“盧××〔我的次女〕這次能考上大學嗎?考上就劃個圈,考不上就打個×。”回答顯出三個×。大概因為該生知道我女兒是成績優異的尖子生,對回答的否定顯示表示懷疑,他又重問:“請你再回答一次,考上大學就打×,考不上就打圈。”結果,釘子又連劃出三個圓圈。我看了看手錶,9點55分。我俏俏地拉了三四人到廳外,授意她們接連不間斷的提問,並囑千萬要拖延到十點鐘後。回到廳堂,人們依囑行事,這個問年齡,那個問她是第幾位仙姑,還有問前程等等,竹畚也一個個地依問寫答。但未答寫完後一個人的提問,突然,竹畚釘急速奔劃出桌面。我一看表,准十點。
  這近半小時中,我一直以審視的眼光,從前後、左右、上下各個不同方位注視著。少女的手是輕輕托著畚邊下沿的,絕無推拉動作,兩人也無交頭接耳或遞眼式等可疑行為。後又瞭解到,該兩少女一個是初中生,一個僅識幾個字。兩人均是出於好奇首次“玩”此道。
  從此次所見:一、由畚具代表“仙姑”回答提問顯出的漢字、阿拉伯數字、符號總達50餘個,所見漢字如行書,字劃間有連筆,但無重疊。字跡十分清晰;二、不問不答,問畢即答。答寫時速度甚快,每寫一個字僅需三、五秒鐘;三、竹畚釘寫字運行方式不是滑行,而是釘頭急速顫動移行前進的,同時發出類似縫衣機工作時發出的那種連續均勻的答答聲;四、驗核答問,屬存在的事,應答均準確,而預卜的則不准,如預卜高考落第者,不久就接到浙大的錄取通知書;五、扶乩兩少女,均系出於好奇首次從事,絕非有意行騙的江湖之輩。綜合論之:“請仙姑”〔扶乩〕中確有一種神秘的人格化的力量在指使道具答人所問,它甚合紀曉嵐聽說“皆靈鬼之能文者…所稱某神某仙,固屬假託”。對於此道也應切記紀公所言,只能作為偶然遊戲,如以此蔔吉凶,則貽害無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