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第四章 眾生相種種



第四章 眾生相種種

   現代漢語中常用的眾生一詞,本是佛典中梵文薩埵Sattva)的意譯,正譯有情,《唯識述記》卷一釋為有情識”——即所有具情(感情、情緒、性情等)和識(心識)的東西。用這個詞來概括同屬有情識的一切種類,要比現代通用的生命二字語義更為準確。本書中多處用生命,是不得已隨俗而已。眾生,梵語稱膳那,有眾多共生、五蘊和合而生、在眾多生死之中等釋義。實際上,人們大概都作眾多生靈理解,更近有情之原義。
   佛典中所描述的眾生種類,要比古代諸家學說和現代自然科學所涉及者多得多,不僅包括肉眼可見的人和動物,而且數說了許多人肉眼不見的有情類,並對其生存狀態、形相、生活方式、壽量、業因等,作了頗為詳悉的介紹。流覽一下佛教對眾生種類和情狀的描述,起碼可以使人開拓眼界、放開思路,對生命科學的研究,大概會有所啟迪。
    第一節 眾生的類別
    佛典中將一切眾生按生存狀況,從不同角度分為各種類別,常見的類別有三界、四生、五道、六道、七道、九類、十二類、二十五有。
   三界,是按性欲的有無和身體的物質形態所作的粗略劃分,界,乃界限、類別之義。一欲界,此界眾生的共同特徵具有有質礙的固定物質身體,有男女雌雄之性別,有飲食、男女、睡眠(食、色、睡)三種根本欲求或需要,故名欲界。欲界之,主要指性欲而言。欲界眾生包括六道中的人、畜生、餓鬼、地獄、阿修羅五道和天道中的六重欲界天。二色界,色乃形相質礙義,色界眾生的特徵,是無食、色、睡之欲,而有有形的身體,唯屬天道中的色界天,按其精神狀態分為四層禪天。三無色界,此界眾生不但無食、色、睡等欲,而且沒有有形有礙的固定身體,為天道中的無色界天,按其精神層次也分為四種。
   四生,是從出生的方式,劃分所有眾生為四類:一胎生,如人及哺乳動物等,經在母胎中孕育而生;二卵生,由卵所孵化,如鳥類;三濕生,憑藉濕氣而生,如昆蟲等;四化生,由變化而有,諸根頓具,無而(+)(《俱舍論》卷八),如諸天。
   五道或五趣,是從眾生死後去處的角度,分為五類:天、人、餓鬼、畜生(傍生)、地獄,簡稱天人鬼畜獄。輪回五道,乃早期佛典所說,《大智度論》卷十雲佛亦不分明說五道,說五道者,是一切有部僧所說。標明五道,當是說一切有部的僧人從佛經中所歸納。
   六道或六趣,是在五道中加阿修羅《大智度論》卷十說:婆磋佛妬路部(意譯犢子部)僧說有六道,該論也主張立六道。六道中天、人、阿修羅稱三善道,鬼、畜、地獄稱三惡道,又名三途
   七道說唯見於《楞嚴》一經,是在六道末,加上神仙。因神仙並非生就,由人修煉而成,故立為一道,為餘經所不取。
   九類眾生有二說。一指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無色界)、有想、無想(色界中的無想天)、非有想非無想(無色界中的非想非非想天)九類,見《金剛經》等。其中前四類從生的方式而觀,中間兩類就有無形色而言,後三類從有無想(觀念活動)來區分,實際上並非一種分類體系。二指天、人、阿修羅、鬼、畜、地獄、聲聞、緣覺、菩薩九法界,為中國天臺宗所立十法界中的前九(除第十佛法界)。其中前六法界為未出三界生死輪回的凡夫,稱六凡法界,後四法界為已出三界生死的聖人,稱四聖法界(佛家區分聖、凡,系從是否超出生死輪回著眼)。四聖法界中的前三聲聞(羅漢)、緣覺、菩薩。雖已出三界生死,但尚未超出三界外的變易生死,故劃歸眾生陣營。十法界之法界,為類別義,既包括主體眾生,又包括所依止的世界。
   十二類眾生,出《楞嚴經》卷七,為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其中有色類指休咎精明(被認為能示吉凶之兆者)等,有想類指神鬼精靈等,無想類指精神化為土木金石,非有色類指水母、蝦等(身體透明),非無色類指咒詛厭生等,非有想類指蒲盧等異質相成之類,非無想類指附塊為八”'的土梟、以毒樹果抱為其子的破鏡鳥等此經所說十二類眾生,包括未必有情識的精神所化的土木金石,與其它佛書中一般說法有所不同,關涉對生命(情識)與無生命之間界限的看法,值得注意。
   二十五有,即二十五種生存形態,,為生存、存在之義。將三界眾生作進一步細分,則總計有二十五種:欲界有十四有:四大部洲(佛經所說有人居作的四大洲)人,六欲天、阿修羅、鬼、畜生、地獄;色界七有: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及初禪中的大梵天、四禪天中的淨居天、無想天;無色界四有,即四無色界天。
    第二節 皆依食住,皆有生死
    一切種類眾生的共同特徵,按佛典說法,可總結為兩點:一、皆依食住,二、皆有生死。
   佛經說:一切眾生皆依食住,皆依食住,謂必須*食物的資養以維持其生存。《增一阿含經》等說一切眾生進食的方式有四種:一段食(分段食),亦譯摶食,是從口鼻二門一點點或一段段(一頓頓)地攝入食物,所食之物在感官上起香(氣味)、味(味道)、觸(感覺)三塵(三種感覺),如人和多數動物的進食方式。另外,從冷熱、塗香、洗浴、撫摸、按摩等得到嗅覺和觸覺的滿足,也有滋養身心的作用,也被歸於段食一類。段食,唯是欲界凡夫眾生的進食方式,所食之物分粗細兩種,粗者如人畜所食,有渣滓糞尿排泄,細者如嬰孩食乳、中有食香(氣味)等。二觸食,亦譯樂食,指內心與外境接觸,生起悅意的感知,能使眾生感到快樂,獲得心靈上的補充與滿足,這種補充滿足也有滋養身心的作用,故名之為食。如人觀賞風景、藝術品,閱讀喜歡的書報,遊戲娛樂等,皆屬觸食。三思食,亦譯意思食念食,不須口鼻攝入食物,也不須接觸外境,只在自己內心起分別、思慮,即心理事成獲得滿足,色界眾生唯以這種方式進食。人的理性思維、道德反省、藝術構思、宗教修養等精神生活,也有益養身心的作用,應屬思食。四識食,識指心識最根本的功能,這種功能產生生的意念,儲存和處理各種心識種子,是維繫眾生生存的根本因素,故亦名為食。
   《成唯識論》卷四說:四種食能持有情身命,令不斷壞,故名食。四食的,是廣義的,包括了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心識活動。從現代人體科學的概念,佛家四食說大概可作這樣的解釋:眾生的生命是多層次的開放系統,是攝取物質、心理、精神等各層次的良性資訊,以維持自身穩定延續的過程。四食表示四個生命層次:生物層次、感性層次、精神層次、靈性層次。
   眾生生命的另一重要特徵,是生死,這是眾生的含義所在。《般若燈論》解釋說: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卷七:多生相續,名曰眾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死死生循環往復,因此叫做眾生。生死,在大乘教義中被分為兩種:一分段生死(階段性的生死),是三界六道的一切凡夫生死之方式,《成唯識論》卷八解釋:三界粗異熟果,身命短長,隨因緣力有定齊限,故名分段。意謂三界凡夫由宿業所成熟的生命形態,壽命有一定界限,如人的天年為120180歲,狗的壽命為20歲等,命盡必死,然後再生為一新的個體,分大的階段生死,故名分段生死。變異生死,為已超出三界分段生死,但尚未證得佛果的阿羅漢、辟支佛(緣覺)、菩薩的生死方式,改轉身命,無定齊限,故名變易(《成唯識論》卷八),壽數沒有定限,只是身心有微細的生滅,或有如神通變化一樣的轉變,故亦名生死,或稱不思議變異死。實際上,受分段生死的凡夫,其身心亦恒常處於微細的生滅變異中,也可名變異生死。
   在佛教看來,生死,即是無常,無常即是苦,因為無常變易是客觀的、外在的,不受眾生意志之主宰,與眾生本性中常樂(永恆幸福)的趨求相矛盾,此可謂眾生存在的根本矛盾。佛法,即以解決這根本矛盾(了生死)為自家的中心課題。
     第三節 天界奇談
    世界各種宗教,幾乎無不崇仰天神、天主,就連不少無宗教信仰的中國人,在遭遇厄難不平時,也往往禱祝老天爺,或埋怨老天不公、天公瞎眼,實際上內心深處還是有崇拜上天、相信天上有公平主宰、可靠依怙的朦朧宗教信仰。的確,仰望那浩渺蒼穹,深邃無底的宇宙,令人不能不懷神秘莫測之感,從理性深處升起團團疑雲:天上有無智慧和能力比人類大的神明或高級智慧生物?有無比人間更美好的另一個世界?如果有,它又是如何?對此,佛家的問答十分明確肯定:不但有,而且有多種種類,多個層次,天外有天,難可窮盡。佛典中對天界描述之詳,在世間所有學說中,可謂首屈一指。乘著佛經文字之飛船,漫遊那茫茫蒼穹、離奇天界,就算是在想像中作星際旅遊吧,也是饒有趣味的事。
   佛經所說天,為梵文提婆(Deva)或素羅(Sura)意譯,原義為光明、自然、清淨、自在、最勝,常被用為形容修飾語,作為六道之首的天道,被認為是六道中最佳最上者,《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二解釋:於諸趣中彼趣最勝、最樂、最善、最妙高故,名為天。《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釋雲:神用光潔自在名天。佛經中說天道分三界,凡二十八重,總稱三界二十八天,有地居、空居之別,下劣上勝,壽量逐級倍增。其從上至下,名目如下表所列:
 
天名
身長
壽長
無色界
非想非非想處

八萬大劫

無所有處 

六萬大劫

識處

四萬大劫

空處

二萬大劫
色界
四禪天 五不還天 色究竟天
十六千由旬
1.6萬大劫

善現天
八千由旬
八千大劫

善見天
四千由旬
四千大劫

無熱天
二千由旬
二千大劫

無煩天
一千由旬
一千大劫

廣果天、無想天
五百由旬
五百大劫

福生天
二五零由旬
二五零大劫

無雲天
一二五由旬
一二五大劫

三禪天 遍淨天
六十四由旬
六十四大劫

無量淨天
三十二由旬
三十二大劫

少淨天
十六由旬
十六大劫

二禪天 光音天 
八由旬
八大劫

無量光天
四由旬
四大劫

少光天
二由旬
二大劫

初禪天 大梵天
1.5由旬
1.5中劫

梵輔天 
1由旬
1中劫

梵眾天
0.5由旬
0.5中劫
欲界
他化自在天
3
16千天年(934400萬年)

化樂天
2.5
8千天年(233600萬年)

兜率天
2
4千天年(58400萬年)

夜摩天
1.5
2千天年(14600萬年)

忉利天
1
1千天年(3650萬年)

四天王天
0.5
500天年(912.5萬年)
   欲明諸天的住處,須先略知佛教的世界說:一日月繞一須彌山,週邊四大部洲、八中部洲,須彌山下入香水海中,水面以上分上下兩段,下段分為四層,第一層名堅手天,第二層名持鬘天,第三層名恒憍(亦譯常放逸)天,為四天王所統帥之夜神所居,屬於鬼類,非天道所攝,一說第三層之上還有日月星宿天,為日月星宿諸神所居;第四層為四天王天,與日月在一水平面上。須彌山頂為忉利天,此天與四天王天皆地居,忉利天以上為空居(天宮在虛空中),依次為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四天。六欲天之上覆一初禪天,與六欲天之下的人等五道眾生所居世界,為一小世界,乃宇宙中最小的世界單位。一千小世界之上覆一二禪天,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之上覆一三禪天,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之上覆一四禪天,為一大千世界,為宇宙世界海中基本的獨立世界單位。一大千世界為三個千數相乘,故稱三千大千世界,總計約有百億日月,亦即百億個小世界。小乘說一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一佛刹),即一佛所教化的範圍、所居淨土。大乘則說大千世界之上還有世界種,為梯形,分二十層,每層皆有無量微塵數大千世界,無量微塵數世界種組成一世界海,為一佛淨土,在宇宙中有無量無數的世界海。
   一大千世界中三界二十八天的概況大略如下。
   1.欲界天,因共有六層,故稱六欲天。最下層四天王天,居須彌山腰,為六欲天中國土幅員最廣者。此天分東南西北四大天區,每天區各有一天王,故稱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即佛寺中天王殿內的四位威武天神,俗稱四大金剛。他們是:東方持國天王,梵文名提頭羅吒(Dhrtarastra),手持琵琶,領乾闥婆、毗舍闍神將,護四大部洲中的東勝身洲;南方增長天王,梵文名毗樓勒*Virudhaka),手持寶劍,領鳩槃荼、薛荔神將,護四大部洲中的南贍部洲(即我人所居);西方廣目天王,梵文名毗流博*Varupaksa),手上纏龍,領龍及富單那神將,護四大部洲中的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梵文名毗沙門(Vaisramana),右手持傘,左持銀鼠,領夜、羅刹神將,護四大部洲中的北俱盧洲。四天王各有八大名將、九十一子,其職責是守護四大部洲,管理各種鬼神,不令侵損人類,維持天下太平。《金光明經》等說,若四天王失馭,鬼神作亂,則日月星宿失度,風雨不調,人間必有戰亂災荒。四天王所統人民眾多,除本天國土外,還散居於須彌山周圍的諸小山。四天王所居城池,莊嚴富麗,《長阿含經·四天王品》描述東方增長天王所居賢上城:縱廣六千由旬(一由旬當10—15公里),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幣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四天王天的天眾,身高半裡,衣重半兩,壽五百歲,其天中一日當於人間五十年,其天壽五百歲,合人間9125萬年。
   第二忉利天(Trayastrimsa),意譯三十三天,以有三十三個天國而得名。居須彌上頂巔,中央為主國帝釋天,為三十三天之主釋提桓因(帝釋)所居,八方各有八個天國,四角四峰,有帝釋天保護神金剛手居止。帝釋所居善現城,周長一萬由旬,中有殊勝宮殿,周千由旬,外有眾車、雜林、粗惡、喜林四苑,城外東北有圓生樹,花香熏百由旬,西南有善現堂。為帝釋之禮堂、會議廳。三十三天人身高一由旬,衣重六銖(約合2.4錢),壽一千歲,一日當人間百年,其天壽命合人間三千六百五十萬年。此天天主帝釋,為三十三天、四天王天之主,中國佛教徒多說他便是道教所奉玉皇大帝。
   第三夜摩天,全稱蘇夜摩(Suyama),意譯善分時分妙善,在忉利天之上十六萬由旬的虛空中,該處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楞嚴經》卷八)《正法念處經》說此天天人女多男少,《佛地經論》卷五說:夜摩天者,謂此天中隨時受樂,此天人身高一裡半,衣重三銖(約合1.2錢),壽二千歲,一日當於人間二百年,其天壽合人間一億四千六百萬年。
   第四兜率天(Tusita),亦譯睹史多兜率陀等,意譯妙足知足,在夜摩天之上三億二萬由旬處。此天天人身有光明,高二裡,衣重二銖(約合0.8錢),壽四千歲,一日等於人間四百年,其天壽合人間五億八千四百萬年。此天宮殿分內、外兩院,內院是一生補處菩薩(候補佛)所居淨土,現由彌勒菩薩住持;外院為欲界天。佛教認為對修道者來說,兜率天是欲界天中最好的地方,尤其兜率內院,為不少佛教徒嚮往的歸宿。《涅槃經》說:兜率陀天,欲界中勝,在下天者,其心放逸,在上天者,諸根暗鈍,皆不及此天眾生清淨少欲,自在無為。上下界諸天,皆來此天聽佛菩薩說法。《楞嚴經》卷八稱此天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是個清靜安全的去處。
   第五化樂天,梵文名尼摩羅(Nirmanarati),亦譯樂變化天化自樂天妙變化天,在兜率天之上十六億四萬由旬處。此天人身高二裡半,衣重一銖(約合0.4錢),壽八千歲,一日當人間八百年,其天壽合人間二十三億三千六百萬年。名化樂者,謂此天人能隨意變化出種種悅意器物,隨意娛樂。
   第六他化自在天,梵文婆令跋提(Paranirmitavasavartin),略稱他化天,在化樂天之上十二億八千由旬處。此天人身高三裡,衣重半銖(約合0.2錢),壽一萬六千歲,一日合人間一千六百年,其天壽共合人間九十三億四千四百萬年。《大智度論》卷九說:此天奪他所化而自娛樂,故言他化自在。大概是享受別人變化的東西。其天主為常與佛作對的魔王波旬,《大智度論》卷五六說,波旬雖有福德,而懷諸邪見,見欲界人皆往趣佛,不來歸已,失供養故,心生嫉妒,是以佛菩薩名為怨家,又說波旬為六欲天之主。《瑜伽師地論》卷四等則說此天中別有魔天,處所高勝,乃魔王(波旬)所居。
   六欲天人,不僅壽數甚長,而且享受諸樂,無病無苦,衣食自然,不勞而得,不憂生計。其相貌皆端嚴美麗,世人常喻美女美如天仙,佛經中則說人中最上佳麗,比起天女,猶如獼猴與人相比。欲天的宮殿園林器物,率皆清潔典麗。佛經中所描述的欲天勝妙五欲(色、聲、香、味、觸),完全是人間富貴者物質生活的理想化,如《瑜伽師地論》卷四說欲天們遊戲娛樂於雅潔可意的園林池館,常聞種種歌舞音樂、鼓噪之聲、調戲言笑談謔之聲,常見種種可意之色,常嗅種種微妙之香,恒嘗種種美好之味,恒觸種種天諸婇女最勝之觸,恒為如是樂牽引其意,以度其時這確是許多人,尤其是現代人豔羨的幸福生活。欲天還有凡人所無法企及的諸多自在,如《長阿含經》卷二十說欲天有十事:一飛去無限數,二飛來無限數,三去無礙,四來無礙,五其身無有皮膚骨體筋脈血肉,六身無臭穢的大小便,七身無疲累,八天女不產,九其目不眴(眨眼),十身色隨意,好青則青,好黃則黃,赤白等色,隨意而現。
   六欲天的社會制度,大略也是人間階級社會的翻版。《大吉義經》說六欲天皆有君臣、尊卑、上下之分,有龍、象、孔雀等為其坐騎。《正法念處經》說忉利天以下,有貧富之別,夜摩天以上直至色界諸天,貧富皆等。
   六欲天的家庭體制,諸經論皆說有夫妻、嫁娶之事,亦不乏一夫多妻的現象,據稱帝釋的姬妾多達億數。然其性生活的方式,與人間有別。《俱舍論》卷十一有偈概括此事:六受欲交接,執手、笑、視淫。意謂四王天、忉利天男女交合,與凡人無別,只不過不泄精液,只泄風氣而已,用道家丹功術語來講,這是體交氣交了。夜摩天男女擁抱即得性滿足、兜率天僅行握手、化樂天唯相對一笑,他化自在天更是互遞秋波便成欲事,這可謂體隔神交了。
   六欲天的生育,與凡人不同,無懷胎接生之事,隨彼諸天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焱+欠)然化生,即說為彼天所生男女也。(《俱舍論》卷十一)比人類胎生是要簡便乾淨多了。初生時的形貌,從四王天到他化天,依次如人中五、六、七、八、九、十歲孩童,生後不久即迅速長大成人。
   六欲天的業因,共同者是行十善業、守戒、佈施。《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說:複有十業能令眾生得欲天報:所謂具足修行增上十善。依所修十善的品級而有上下天之別。其次是不同程度地節欲禁欲,如《楞嚴經》卷八說,人若未能離妻妾恩愛,只是於邪淫中心不流逸”'一點也不想有婚外性關係,則能生四王天;於已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獨居禁欲時還不能完全沒有性的想望),能生忉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能生夜摩天(《正法念處經·觀天品》也說:若能離婦女,則生夜摩天);更進一步,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雖堅持禁欲生活,但對送上門的美色不能力拒),能生兜率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如嚼臘,能生化樂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了然超越,能生他化自在天。另外,兜率天以上,還須修禪達初級定,方得往生。《涅槃經》說:修施、戒、定,得兜率身。
   2.色界天。色界十八天的共同業因,是行上品十善且修禪入定。《業報差別經》說,修行有漏十善,與定相應,能令眾生生色界天。依所入禪定的深淺,有初二三四禪天之階差。因以禪定伏欲界之欲,故雖有身體,而無男女之欲,無家庭,恒處於禪定中享受禪悅,可以想像,那是一個清淨離欲的禪定、瑜伽修行者們各自坐禪的社會,自然是安靜異常,超然世外,沒有人間和欲天的各種紛擾,是瑜伽行者生活的理想化。
   初禪三天,為成就初禪者所生。第一梵眾天,為大梵天王治下的人民百姓,該天身高半由旬,壽命以中劫計算(一中劫略當三十二億年),為半劫。第二梵輔天,為大梵天王的輔弼臣僚,身高一由旬,壽一中劫。第三大梵天,所居為大梵天王,身高一由旬半,壽一中劫半。《楞嚴經》卷九說,修禪定者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戒律)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名梵輔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大梵天王的業因,除增上十善、禪定外,還有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此王為一小世界主。道德高尚,清淨仁慈,但因生於天地萬物之先,自以為天地萬物是他所創造,以眾生之父、之主自居。《大日經》卷六說:所謂大梵天,名我慢自然。佛典中認為天父創造萬物的信仰,即出自大梵天。如晚近太虛法師《真現實論》說大梵天先天而生,超越陰陽,即是基督教等一神教信仰的上帝。
   二禪三天,為成就二禪者所生,此天常受發自深心的禪定樂,超離了一切由外而來的感覺經驗,其壽數以大劫計算(一大劫略當一百二十八億年)。第一少光天,身長二由旬,壽二大劫。第二無量光天,身高四由旬,壽四大劫。第三光音天,身高八由旬,壽八大劫。《楞嚴經》卷九說: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請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是則二禪天特以光明為著。光音天,即已離語言,以放光代音聲以交流資訊之意,此天天王,為一小千世界主。
   三禪三天,為成就三禪者所生,此天常受發自深心的禪,此樂自內源源而出,綿綿寂靜,被稱為三界中最上之樂。第一少淨天,身高十六由旬,壽十六大劫。第二無量淨天,身高三十二由旬,壽三十二大劫。第三遍淨天,身高六十四由旬,壽六十四大劫,此天天王,為一中千世界主。三禪天蓋由身心清淨為著,《楞嚴經》卷九稱此天眾生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四禪九天,分凡、聖二級,皆為成就四禪者所生。此天恒處於的定心中,苦樂雙亡,心如明鏡止水,無絲毫擾動。其中凡夫天有四:一無雲天,身高125由旬,壽125大劫;二福生天,身高250由旬,壽250大劫。第三層並列二天,一廣果天,是由三禪無量淨天中福德圓明而上升者所居;二名無想天,乃外道人雙厭苦樂,力舍一切念想,身心俱滅,心虛灰凝,生於此天,雖如廣果天,亦身高500由旬,壽500大劫,但因既已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楞嚴經》卷九),被佛教斥為因地不正的無想外道,其所入定稱無想定
   廣果天以上五重,為佛教中修證到第三不還果”(阿那含),已斷欲界煩惱的聖者所居,稱五不還天”(再不復返欲界受生),其名目為:無煩天,身長一千由旬,壽一千大劫;無熱天,身長二千由旬,壽二千大劫;善見天,身長四千由旬,壽四千大劫;善現天,身長八千由旬,壽八千大劫;色究竟天,梵文名阿吒尼迦(akanistha),身高一萬六千由旬,壽一萬六千大劫。此天為色界之頂巔,故名色究竟,又名魔醯首羅天,意譯大自在天,其天王摩醯首羅(Mahe svara),乃三千大千世界主,是諸神中最尊者,其形相為八臂三目,騎白牛,即婆羅門教信仰的至上神濕婆。佛經說釋迦牟尼佛的報身,亦居色究竟天,為諸十地菩薩恒常說法。
   3.無色界。此界四天,依所入定而區分,皆恒處禪定中,連固定的形體亦消失,壽命甚為綿永。說無色,也非完全沒有物質身體,只不過其形質極為微細,如《俱舍論》卷二八所言:由彼色微故名無色,如微黃物,亦名無黃。據說此界眾生只有佛才能看見。第一空處,住空無邊處定,定中唯見一無邊虛空,壽二萬大劫;第二識處,住識無邊處定,定中唯見心識無量無邊,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楞嚴經》卷九),壽長四萬大劫;第三無所有處,住無所有處定中,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楞嚴經》卷九),唯見一無所有,壽長六萬大劫;第四非想非非想處,住非想非非想定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楞嚴經》卷九),沒有任何觀念,但還有分別無念無想的微細心存在(非非想),壽長八萬大劫,為三界中的長壽冠軍。非想非非想處為三界之頂顛,故名有頂。《楞嚴經》卷九說生四無色界天者有兩種人:一是從無想天等外道天繼續深入禪定而入,為凡夫,二是從五不還天上升,多住於超越三界的受想滅盡定中,而寄居於非想非非想處,為不回向大乘的鈍根阿羅漢。關於四無色界天的住處,有二說:一說在色究竟天之上;一說無別住處,如元代帕思巴《彰所知論》說:無色界者無別處所,若有生者,何處命終即彼生處,作無色定,故名無色。
   佛經中述說,人生之時。也有天神隨生。如《華嚴經》說:如人生已,則有二天恒相隨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見人,人不見天。此蓋即所謂記人善惡的善惡童子之類。
   諸天雖然長壽快樂,神通自在,為世人豔羨,但也仍有其苦惱,欲界天下二天中,有宿世修福不多而相對貧窮者,或為人臣妾,受他所制,或神通未能如意,或受阿修羅作亂的戰禍威脅;而且不管壽命多長,福報多大,即貴為天主,也終有一死。六欲天臨死前有五種預兆出現:身光消失、不樂本座、花冠枯萎、天衣垢壞、身出汗臭,生平一起嬉戲玩樂的天女們,見到這種五衰相現,便皆遠離。又以天眼觀見將生何處,若是墮落,則更是悽惶恐怖,痛苦不堪,如地獄苦。《正法念處經》偈雲:如蜜和毒藥,是則不可食,天樂亦如是,退沒時大苦。規誡眾生不可貪著天界之樂,應思出離三界。
     第四節 似天非天——阿修羅

   阿修羅(Asura),又譯阿素洛阿須倫,略稱修羅,意譯非天不端正無酒等,意謂此道眾生雖然近似於天,而德行受用等不如諸天,故稱非天。《瑜伽師地論》卷四說:又諸非天,當知天趣所攝,然由多懷詐偽,諂誑多故,不如諸天為淨法器,……且不受行諸天法故,說為非天。《菩薩本緣經》卷下說:阿修羅者,雖受天欲,與天無別,憍慢自高,無謙下心。不端正,謂其因傲慢嗔嫉,感得相貌兇惡醜陋,然此僅指其男性而言,阿修羅女據稱極為美貌。無酒,謂其不飲酒,或無酒可飲。
   阿修羅原為印度古代神話中的一種好戰的惡神。佛教所言阿修羅,實際上不應作為一道,而是幾道眾生中的一派或一類,《楞嚴經》卷九說阿修羅有四種,分別攝於天、人、鬼、畜四道。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生,人趣所攝;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正法念處經》說阿修羅住處有五:一在地上眾山之中,其力最劣,為修羅中的下等;二在須彌山北入海一萬二千由旬,有羅睺阿修羅王,統領無量阿修羅眾;再下二萬一千由旬,有修羅名勇健;再下二萬一千由旬,有修羅名毗摩質多。
   阿修羅所居宮殿,壯麗高大,可比天宮,其衣食娛樂等,等同欲界天,但凡所食,最後一口,皆要變為青泥。《長阿含經》卷二十說,阿修羅雖然多時受樂,但一日一夜,三時受苦,苦具自動來入宮中。其受苦時要占四分之一了。
   阿修羅王以身體高大、神通自在著稱。《增一阿含經》說阿修羅王身高八萬四千由旬,其口縱廣六千由旬,變化時可增大一倍。羅睺阿修羅王站在大海中,海水不能過其膝,身高過須彌山,可據山頂俯視忉利天,能於欲界中隨意變大變小,舉起手來,可以遮掩日月,佛經稱日月蝕即為羅睺(彗星)阿修羅王所致。阿修羅的天壽,與忉利天相等。
   阿修羅是一小世界主欲界天王、大梵天王的反對派,或政治上的在野派,於上諸天常生噁心,繫念伺求諸天過失”(《菩薩本緣經》),專門挑諸天王們的毛病,待時機成熟時便發動阿修羅眾,與四天王、忉利天等展開激戰,佛經中描述其戰鬥場面,頗為神奇壯觀。
   阿修羅與天爭權的原委,據稱有二:一是出於嫉妒,阿修羅王見日月、諸天在自已頭上,因而憤懣不平,發大嗔恚;二是為了爭奪忉利天的美食佳釀須陀和美麗的阿修羅女,與人間的戰爭沒有多大區別。雙方大戰的結果,多以阿修羅敗北告終,經載阿修羅王一次戰敗,無處躲藏,乃鑽入藕絲孔中但有時阿修羅也能取勝,奪得帝釋的寶座而稱天王,據說其時世人便會遭殃。《正法念處經·畜生品》說:以阿修羅勝故雨澤不時,人民饑饉,兵刃數起。《法華經》說.若無佛出世,無佛教流傳,或佛教衰微,世人便多作十惡,導致諸天減少、戰敗,阿修羅因增多而取勝。
   阿修羅雖被列為常在佛前聽法的天龍八部中之一部,但對佛法難以生起深信、全盤接受,雖見諸佛,心無敬信”(《菩薩本綠經》下)常疑於佛,謂佛助天”(《大智度論》卷三五)。據稱阿修羅王在佛前聽法後,吸收佛法,以己意增刪,自張教幟,與佛法對抗。如佛說四諦,阿修羅王則改為五諦。
   阿修羅是以驕慢、諂誑等不淨心修佈施等善業的果報。因其佈施,行不具足的十善,故感福報如天而有所不及。《正法念處經》說羅睺阿修羅王的前因,是佈施一緣覺聖人,發願得神力自在。因為嫉妒、傲慢、懷疑佛法,德不如天,故形貌醜陋,常受嗔嫉不平、戰亂等苦。因其多邪見嗔嫉,較難接受佛法,故佛教將其列於人道之下,有的佛書還把它歸入惡道。

   第五節 鬼神掠影

   鬼的觀念深入人心,多數人都有下意識的怕鬼心理。鬼與神又常聯繫在一起。中國人所說的鬼神,佛教多歸於餓鬼一道,餓鬼,為梵文薛荔多(Preta)意譯,略稱,但與中國傳統的人死回歸意義上的鬼有所不同。鬼道是一個比天道更為複雜的類別,其中形相之異多比畜類,苦樂受用有天淵之殊,業因亦各不同。總的說來,此道眾生的絕大多數,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希求,意謂希望他人施予飲食,因其本身不事生產,依他為食,他作自受。《立世阿毗曇論》雲:謂五趣中從他有情希望多者無過此故,由此因緣故名鬼趣。二是虛怯多畏,《毗婆沙論》說:鬼者畏也,謂虛怯多畏,故名為鬼。據稱眾鬼晝伏夜出,活動於黑暗中,常害怕人,若遇到人,要避路私隱。人言:鬼鬼祟崇心懷鬼胎,便是取鬼之隱於暗處、不光明正大為喻。
   鬼的業因,如《正法念處經·餓鬼品》說:一切餓鬼,皆為慳貪嫉妒因緣,生於彼處。又說若邪佞諂曲、欺誑他人,或積財不施、慳吝貪婪,命終皆生餓鬼道。《大智度論》、《十地經論》等說於下品十惡業中,隨作其一,即墮餓鬼。《業報差別經》說生餓鬼道有十種業因:造輕的身口意惡業、慳吝多貪、起非分惡、諂曲嫉妒、邪見、愛著財產即便命終及因饑渴而死。總的來看,慳貪不施、嫉妒諂曲,其心險暗不直,是生於餓鬼的共同業因。慳貪故受饑渴逼迫之報,心地陰暗故受畏懼光明之報。又據諸經論說,造十惡等業墮於地獄的眾生,地獄罪畢後,即生為餓鬼。至於各種鬼的業因,則千差萬別。
   關於鬼的種類,諸經論中有二種、三種、十種、三十六種等區分。
   二種鬼:弊鬼、餓鬼,為《大智度論》等所說。弊鬼因生前佈施,形相福報,皆比欲界天。如《婆沙論》言:鬼中好看,如有威德,形容端正,諸天無異。又一切五嶽四瀆山海諸神,悉多端正,名為好(美貌)也。又有威德者,身或住山谷,或住空中,或住海邊,皆有宮殿,七寶莊嚴,首戴華鬘,身著天衣,受甘露食,猶如天子。乘象馬車,各各遊戲,果報過人。一切山河諸神,悉有舍宅依之而住。此類鬼即弊鬼,俗稱為神,雖然福德如天,但大概有不如天之處,或壽命較短,或須食人香火,或常與餓鬼生活在同一社會,故歸於鬼趣。《大智度論》說弊鬼在餓鬼中住,即為餓鬼之主。餓鬼,多受饑渴所迫,大概因此類占鬼道中絕大多數,故鬼道以餓鬼命名。
   三種鬼,出《順正理論》等,為多財、少財、無財三類,系從其貧富著眼,每類中又各有三種,合為九種。多財鬼(富鬼)以飲食充足為特點,分希祠(食人祭祠)、希棄(食人遺棄之物)、大勢(有權勢)三種,希祠、大勢二種,即《大智度論》所言弊鬼或神。少財鬼,雖有飲食而不充足,按其形相,分針毛(身毛如針)、臭毛、癭鬼(腹大如癭瘤)三種。無財鬼難得飲食,即使得到也難以享用,分炬口(口中出火)、臭口、針口(咽小如針)三種,其中炬口鬼即佛家焰口施食的對象面燃餓鬼
   十種鬼,見《楞嚴經》卷九,謂破戒作惡而墮於大小地獄的眾生,地獄罪畢,依本業因成為鬼類,凡十種:
   1.若本由貪占財物作惡,罪畢遇物成形,名怪鬼
   2.若本由貪色作惡,罪畢遇風成形,名魅鬼
   3.若本因貪惑(迷惑他人)作惡,罪畢遇音成形,名魅鬼
   4.若本因仇恨而作惡,罪畢遇蟲成形,名蠱毒鬼
   5.若本因貪憶(憶念宿怨等)作惡,罪畢遇衰(衰敗之物)成形,名厲鬼
   6.若本因傲慢而作惡,罪畢遇氣成形,名餓鬼
   7.若本因貪罔(欺騙人)作惡,罪畢遇幽(幽暗之氣)成形,名魘鬼
   8.若本因貪明(自作聰明)作惡,罪畢遇精成形,名魍魎鬼”(山精)
   9.若本因貪成(諂詐誘人以成已私)作惡,罪畢遇明(咒術)為形,名役使鬼
   10.若本因以結黨營私而作惡者,罪畢遇人(附人)為形,名傳送鬼
   三十六種鬼,出《正法念處經·餓鬼品》:
   1.鑊身鬼(迦婆離),身高為人的兩倍,無面目,手足穿孔,有如鑊足,熱火滿中,焚燒其身。前世受人雇用,作殺生之業,及貪占別人寄存的物品者,死後受此惡報。
   2.針口鬼(蘇支目佉)。咽喉細如針尖,腹大如山,滴水難進,常受饑渴,並受寒熱、蚊叮、熱病等苦。生前雇人殺生,及婦人誑夫惜財而不佈施者,死後受此惡報,報盡生為遮吒迦鳥,唯食雨水,常不得飽。其後生於人中,亦常饑渴貧困。
   3.食吐鬼(槃多婆)。常求人嘔吐物為食,而多時不得,常被饑火焚燒,於曠野中四處奔走。女人誑騙其夫,憎惡其子,美味獨享,不與丈夫子女者,死後受此惡報、報盡受畜生身,亦常食嘔吐穢物,後生人中,多為乞丐之流。
   4.食糞鬼(毗師他)。以人糞為食,求之不得。生前慳貪不施,或以不淨食物施僧道,得受此報。報盡生於人中,貧窮多病,身體臭穢,受人輕*
   5.無食鬼(阿婆)。饑渴火燃,悲啼奔跑,才見泉池,水即枯竭,或見守水惡鬼毆打而不得飲。為人慳嫉妄語,誣陷好人,令其身陷囹圄,饑渴而死,由此惡業生為無食鬼,報盡生人,多難保胎,即令出生,也多短命多難、餓死獄中。
   6.食氣鬼(犍陀)。唯得人祭神祭天的供品氣味為食,常不能多。生前獨食美味,不給妻子兒女,故受此報。報盡生於人中,亦貧窮多病。
   7.食法鬼(達摩婆)。尖發蓬亂,身毛甚長,身體贏瘦,唯皮包骨,爪甲長利,淚流如雨,常被饑渴所苦,唯於僧寺聽人說法及讚歎說法,得以活命。生前為活命求財而說法,心不敬重,所說不符佛法,得財慳吝不施,故受此報。報盡生人,多為天祠神廟的看管者,常*乞食活命。
   8.食水鬼(婆利蘭)。形如焦木,常受饑渴,只能*渡河人足下遺落之余水活命,若自己取水,守水鬼便以杖撾打。生前賣酒,摻水以騙人,不修福德,而得此報。報盡生人,亦貧窮困厄,生在乾旱之地,常受渴乏。
   9.希望鬼((+))。麵包皺黑,雙淚常流,頭髮覆面,手足破裂,身色如黑雲,常受饑渴,唯能得世人祭祀亡靈之供品而食之。生前貪惡,買賣常欺誑人,故受此報。報盡生人,為下*僮僕。
   l0.食唾鬼((+))。常受饑渴,唯能食人唾沫以自活。生前以不淨食物說為淨食,施出家人,或以非所可食之物施持淨戒人,因得此報,報盡生人,貧窮下*,多病消瘦,作除糞事,或於僧寺乞殘食活命。
   11.食鬘鬼(摩羅婆)。生於寺廟中,有神通,能示祈神者以惡夢,唯能得人所祭供的花鬘為食。生前偷佛像前及師長的花鬘,故得此報。報盡生人,多守園種花,賣花活命。
   12.食血鬼(囉訖吒)。即羅刹鬼,世人或名夜神,以血塗泥而祭供,即以此血為食,能恐嚇信奉祈禱之人。生前嗜食血肉,殺生血食,不給妻子兒女,死受此報。報盡若人生中,為*民之類,啖食人肉。
   13.食肉鬼(菩娑婆)。夜之一,生於巷陌寺廟,形狀醜惡,有神通,食肉。生前屠宰賣肉,鬥秤不平,以*為貴,而能以肉設宴待客,故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為邊鄙之地蠻夷之屬,喜食人肉。
   14.食香煙鬼(蘇犍陀)。夜之一。身塗眾香,*樂自娛,並有神通,以世人所供香煙為食。生前以賣香為業,以劣為貴,而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家世貧寒,而身有香氣。
   15.疾行鬼(阿毗遮多)。夜之一。於不淨處啖食不淨,其行迅疾,一念能至百千由旬,能擾惱行不淨(淫穢等事)之人,現身恐嚇,或示惡夢,可用惡咒召來,作害人之事,被世間迷信者奉事供養。生前出家而破戒,遊走鄉鎮,欺誑求財,故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生巫覡家,守鬼神廟。
   16.伺便鬼(蚩陀邏)。遍身毛孔自出火焰燒炙其身,常奔走悲號,求索飲食,唯能入逆塔而行、敬拜天神廟及淫穢人身中,食其精氣。常伺人之此類過錯,故名。生前誑騙取財,或伺人之隙勒索劫奪財物,受此惡報。若報盡生人,多遭厄難災禍。
   17.地下鬼(波多羅)。身長二十裡,頭髮蓬亂,身體贏瘦,風寒噤戰,常受饑渴,在地下黑暗之處受諸劇苦。生前枉法取財,誣陷人使坐黑牢,而得此報。報盡縱得生人,多目盲,常處幽暗,貧窮下*
   18.大力神通鬼(牟利提)。生於深山海渚,神力自在,常受諸樂,只是有無量苦惱餓鬼圍繞左右。生前非法取財,為圖私利,以不淨心佈施(賄賂等),故受此報。若報盡生人,於饑荒之世為國王大臣。
   19.熾燃鬼(闍婆利)。火從身出,號叫奔走。生前誑騙、搶劫他人財物,破人城郭,殺戮人民,掠得財寶,貢與國王大臣豪貴以求尊榮,死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常被人害,財物常被王、賊劫奪,登高顛墜而傷身失命。
   20.伺嬰兒便鬼(蚩陀羅)。夜之一,神力自在,常念宿世怨家,嗔恨含毒,見婦女生兒,便伺求其過失(如門中大小便等),殺害嬰兒,若不得便,則懷恨命終。生前因人殺其嬰兒而發惡誓報復,故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猶常懷怨恨。
   21.欲色鬼(迦摩)。俗稱如意夜。能隨心變形,欲美則美,欲醜則醜,能入人家盜食,化作婦女與男人交合。生前賣淫得財,施與凡人,死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多為戲子*女。
   22.海渚鬼(牟陀羅提波)。生於海渚中,常受暑熱,瘦得皮包骨,不得水飲,唯食朝露。生前在曠野中趁機敲詐遠行病乏之人,死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亦在海渚,或僅一足,或短足。
   23.執杖鬼。為閻羅王使者,形狀醜惡可怕,手持刀杖,頭髮蓬亂,長唇下垂,長耳大腹,受閻羅王(即俗稱閻王)派遣,捕捉罪人。唯以風氣為食。生前為國王大臣豪貴之爪牙,專行暴惡,心無慈湣,死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多在邊僻險難之處,為人作嚮導。
   24.食小兒鬼(婆羅婆)。偷取人家嬰兒為食。生前以巫術咒龍除雹等以誑惑病人,騙人錢財,墮地獄中,從地獄出,受此惡報。
   25.食人精氣鬼(烏殊婆)。常受饑渴,空中降刀,斬斫其身,奔走逃避。唯能伺惡人之便,入其身中食其精氣。生前巧言騙人,詐言為人親友,騙人投軍戰死,取其財物,死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常守祠廟,貧窮困厄。
   26.婆羅門羅刹。常被饑渴逼,賓士急走,於空巷道路婆羅門(祭司)殺生祭神之處,伺機殺害人。生前殺生設宴,*買貴賣,貪嫉破壞,死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常好食人肉。
   27.火爐燒食鬼(君茶)。為饑渴所逼,奔走求食,唯能得天祠神廟中火祭之殘食,帶火而食。生前貪吃僧食,死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多遭火燒。
   28.不淨巷陌鬼(阿輸婆囉他)。生於廁所等污穢之處,以糞為食,然有惡鬼守糞,常不得食,一月半月方得一餐,若食飽,守糞惡鬼強打令吐。生前以不淨食施梵行清淨之人,死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多為淫女、婦女。
   29.食風鬼(婆移婆)。常被饑渴所逼,奔走四方,張口求食,風從口入,見為飲食,實則空無一物。生前許諾出家人、貧病者,答應施給飲食,及至其來,而不守諾,死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貧窮卑*,人有所許,終皆落空。
   30.食火炭鬼(央伽囉婆)。常至塚墓,以燒屍炭火為食。生前典主刑獄,虐待囚犯,令其饑渴,死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多在饑荒之處,所食粗惡。
   31.食毒鬼(毗沙婆)。生於山窟極寒極熱險惡之處,以毒藥丸為食,即後即死,死而又活,被鳥啄眼。生前以毒藥害人以貪取其財物,墮地獄中,從地獄出,受此惡報。報盡若生人中,猶喜以毒藥害人,複墮地獄。
   32.曠野鬼(阿吒毗)。饑火燒身,奔走曠野,呼叫求水,遙望見水,近之則無,受荊棘刺足、雕鷲啄目等苦。生前為強盜,於曠野無水險難之處,破壞林木水源,以伺機劫人財物,死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常行山野險路。
   33.塚間食熱灰土鬼((+)摩舍羅)。常饑渴熱惱,以燒屍處熱灰土為食,一月方得一餐,或不得。頭戴熱鐵鬘,燒炙頭面,並受多刺刀杖打斫。生前盜人供佛之花賣之,死受此報。報盡若生人中,為*民、屠兒、劊子手等。
   34.樹中住鬼(毗利差)。生於樹中,受寒熱交迫、蟲蟻唼食等苦,唯得人棄於樹下之殘食而食之。生前砍伐人造林木或盜伐僧寺園林樹木,死受此報。報盡若得生人,多以賣藥草林花卉為業。
   35.交道鬼(遮鬼波地)。住十字路口,自然有鐵鋸截身,唯得人於道口祭供之食而食之,常受饑渴。生前劫奪趕路人的乾糧而令其受餓,死得此報。報盡若得生人,貧窮下*,操屠宰之業。
   36.殺身鬼(魔羅迦那)。為魔王所攝,憎嫉佛法中修行之人,於僧眾坐禪等時伺機擾亂其心,或發惡聲恐嚇。常有熱鐵槌從口而入,生前邪見迷信,不信正法,墮於地獄,多劫受苦,從地獄出,受此惡報。縱生為人,亦貧窮下*,多盲聾瘖啞。
   三十六種鬼是否實有,姑且不論,僅就其作為業因而說的三十六種人來看,在現實社會中恐怕還是大有其人吧。
   佛經中所說常來佛前聽說法的天龍八部中的乾闥婆、緊那羅、夜、羅刹、摩呼羅伽,及四大天王所統之毗舍闍、鳩槃荼、富單那等,亦包括在鬼道中,多屬多財鬼。乾闥婆(Gandharva),意譯香陰神,擅長音樂,為天帝釋樂神,在雪山右有其城闕宮殿,受樂如天,據稱天帝釋以女嫁乾闥婆王。緊那羅(Kinnara),意譯非人歌人,亦為樂神,形貌似人,而頭上有一角,無手足,故名非人。住須彌山北大黑山中,居七寶宮殿,壽命甚長。因前世懷恨斷人手足,但又行善佈施,故受此報。佛經說有緊那羅王名頭婁摩,鼓琴歌唱贊佛,須彌山及諸樹林悉皆震動,迦葉大阿羅漢亦不能自安,五百飛行仙人聞聲狂醉,失其神通,一時墮地。摩呼()羅伽(Mahoraga),意譯大蟒神非人,人身蛇首,據說亦屬樂神。鳩槃荼(Kumbhanda),意譯甕形鬼冬瓜鬼,以其形如甕,或說其陰囊大如冬瓜,一說名厭媚鬼、食人精氣鬼,即三十六鬼中之食人精氣鬼,為南方多聞天王所統。富單那(Putana),又譯布怛那等,意譯臭餓鬼,雖身形臭穢,而為餓鬼中之最有福報者,為西方廣目天王所統。毗舍闍(Pisaca),顛狂鬼或啖精鬼,為東方持國天王所統。《大智度論》卷十二說鳩槃荼等多財鬼的業因是:宰官剝削人民以取財佈施,墮鳩鳩槃荼鬼中,能作種種變化,五欲自娛;多嗔狠戾、嗜酒肉而能佈施,墮地行夜鬼中,常得種種歡樂、音樂、飲食;剛愎強梁而能施車馬,墮飛行夜中,有神通力,所至
風;嫉妒好諍論而能以房舍、臥具、衣服、飲食佈施,生宮觀飛行夜中,有種種娛樂便身之物。此外,如《楞嚴經》卷九所言附坐禪人而令其入魔的鬼神,還有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龍魅、日月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等精靈,各種精,蓋即屬該經所說遇物成形的怪鬼”(俗言妖怪之類)
   鬼類的身形,如《五道經》所描述,極大者身長一由旬,頭如泰山,極小者如有知小兒,乃至僅長三寸。《大法炬陀羅尼經》說:亦有多餓鬼全無名字,於一彈指頃轉變身體,作種種形。真是千奇百怪,形類多端。
   鬼類的壽命,一般皆說比人長。《長阿含經》卷二十說:鬼以人間一月為一日,乘此成月歲,後壽五百年。合人間一萬五千年之久。該經又說:餓鬼壽十萬歲,多出少減。《正法念處經》說三十六種鬼的壽命,多為鬼壽五百歲,以人間十年為一晝夜,其壽命達人間一百八十萬歲。
   鬼類的住處,《正法念處經》說有人中及餓鬼界兩大處所。《婆沙論》分正住、邊住二類,正住即主要住處,名餓鬼世界,在我人所居閻浮提下五百由旬,長三萬六千由旬,由閻羅王統轄。邊住,即次要住處,其中有威德者住山谷、空中、海邊、忉利天、四王天等處,無威德者住在人間草木、塚墓、廁所、空舍、曠野等處。《長阿含經》卷二十載佛告比丘言:
   “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空過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兒市井及丘塚間,皆有鬼神,無有空者。凡諸鬼神,皆隨所依即以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依城名城,依國名國,依土名土,依山名山,依河名河……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者,皆有鬼神依止,無有空者。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時,皆有鬼神隨逐擁護,若其死時,彼守護鬼攝其精氣,其人則死。
   還說作十惡的惡人,若百若千,才有一鬼神守護,如群牛群羊,一人放牧;善人則一人有百千神護。由是之故,世人有被鬼神觸撓、附著而得病遇禍者,有不受鬼神觸擾者。又說人宅地的好壞,與封於該處的鬼神之大小相應,大神所封宅居之安樂熾盛,小神所封宅為下人所居,經載佛一日以天眼見無量鬼神在德里(時為曠野)分宅分地,預言不久後其地將興盛,後來果然被建成印度第一大城。
     第六節 地獄漫遊

   地獄,幾乎是各宗教一致給惡人安排的死後歸宿,酷刑重罰,悲嚎痛哭,令人毛骨悚然,被認為是人間監獄在宗教想像中反映。佛典中描述地獄,較鬼神更見詳盡。地獄,梵文為那洛迦(Naraka)或泥犁(Niraya),意譯還有不樂、可厭、苦器、苦具等,意謂六道中最苦之處。地獄眾生的共同業因,是在上品十惡中作一種以上。依生前所造惡業的輕重和性質,所入地獄的刑罰、苦痛有種種差別。諸經論中說有八大地獄、十大地獄、十六小地獄、十八地獄、三十地獄、一百三十六地獄等。《楞嚴經》卷八雲:若諸眾生,惡業同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數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身口意三,作殺盜淫,是人則入十八地獄;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
   《瑜伽師地論》卷四據地獄所在之處及刑苦輕重,分作三大類:一根本地獄,為最重罪業受報之處,即八大地獄、八寒地獄;二近邊地獄,為圍繞根本地獄的副獄,亦名遊增地獄';三孤獨地獄,在人間山中、曠野、樹下、空中等處。
   根本地獄——八大地獄,又名八熱地獄,其處所有二說:一說在四大部洲之外的兩大金剛山之間——按佛經說,有人居住的東西南北四大部洲之外,有八千小洲圍繞,外有大海水周匝圍繞八千小洲,複有大金剛山圍繞大海水,金剛山外複有第二大金剛山,二山之間,黑暗窈冥,日月光照不及,八大地獄即在其中,每一地獄,皆有十六小地獄圍繞。(見《長阿含經》卷二十等)一說八大地獄在此南贍部洲地下五百由旬至四萬由旬處,作階梯式分佈。(見《俱舍論》等)
   八大地獄從淺至深依次為:第一想地獄,又譯等活地獄”(Samjiva)。其中眾生相殘殺,死已復蘇,反復受苦,故名等活”(等於活著)”(反復作已死想)。分十六小地獄:
(1) 黑沙地獄,熱風暴起,吹熱黑沙,燒皮徹骨;
(2) 沸屎地獄,有沸屎鐵丸燒灼罪人身體,咽下腹中,五內俱焚;
(3) 鐵釘地獄,罪人臥熱鐵上,以釘釘身;
(4) 饑地獄,臥熱鐵上,吞熱鐵丸,以填饑腸;
(5) 渴地獄,臥熱鐵上,以銅汁灌口,以解焦渴;
(6) 一銅釜地獄,罪人被倒投銅釜中,隨沸湯翻滾;
(7) 多銅釜地獄,從一銅釜沸湯出,又投入另外銅釜,往復無窮;
(8) 石磨地獄,有大熱石為磨盤,碾磨罪人;
(9) 膿血地獄,賓士於膿血沸湧中,遍身爛壞;
(10) 量火地獄,強迫罪人手執熱鐵鬥以量大火;
(11) 灰河地獄,墮沸騰的熱灰河中,飽受熬煎;
(12) 鐵丸地獄,罪人被逼迫手捉熱鐵丸;
(13) 斤斧地獄,強迫罪人臥熱鐵上,以斧砍斫其身;
(14) 豺狼地獄,獄中豺狼成群,競來齧食罪人;
(15) 劍樹地獄,驅罪人上劍樹,劍為樹葉,通刺其身,並有鐵鳥啄食其目;
(16) 寒冰地獄,寒風吹身,舉體凍傷,皮肉脫落。佛經稱身口意三皆造惡業的眾生死後墮想地獄,其慘酷情狀,確如《長阿含經》偈所言,令人聞之亦怖懼衣毛豎
   八大地獄之二黑繩地獄(Kalasutra)及其所屬十六小地獄,大略是捉罪人令撲於熱鐵上,以鐵繩纏身,刀斫鋸解等。其業因如《長阿含經》偈所言:惡意向父母、佛及諸聲聞(羅漢),則墮黑繩獄,苦痛不可稱。
   第三眾合地獄(Samghata),又譯(+)地獄,獄中大石山兩兩相對,罪人被驅入山間.兩山自然相合,擠壓罪人,並有大鐵象踐踏、石磨碾壓等酷刑。亦分十六小獄。其業因是:但造三惡業,不修三善行。
   第四叫喚地獄(Raurava),亦譯號叫地獄,與其所轄十六小獄,大略多以鑊湯熬煮罪人,或置於鐵籠中蒸、鐵鏊中煎烤,罪人號叫不止,慘不忍聞。其業因:嗔恚懷毒害,殺生血污手,造諸雜惡行,墮叫喚地獄。
   第五大叫喚地獄(Maharaurava),亦以大鐵鑊等煎煮罪人,罪人痛苦比叫喚地獄更深,叫喚聲更大,其業因:常習眾邪見,為愛網所覆,造此卑陋行,墮大叫喚獄。
   第六燒炙地獄(Tapana),又譯炎熱地獄,驅罪人入鐵城中,四圍火起,或於鐵室內、鐵樓上、鐵陶中受猛火燒炙之苦。《長阿含經》偈雲:常為燒炙行,燒炙諸眾生,墮燒炙地獄,長夜受燒炙。
   第七大燒炙獄(Pratapana),亦譯大熱地獄,獄卒用鐵*挑罪人置大火上燒,及推入大火坑等。《長阿含經》雲:為眾弊惡行,墮大燒炙燒。
   第八無間地獄,音譯阿鼻”(Avici),以其中罪人晝夜受苦,無休息間歇之時而得名。有剝皮、火輪碾、鐵城火燒等酷刑,為犯五無間業、五逆等極重罪者所墮之處。《地藏十輪經》偈雲:恒多造作諸惡業,不曾發起一善心,是人直墮阿鼻獄,當受無量之苦惱;若說正法(佛法)為非法,說諸非法(非真理)為正法,既無增益於善事,彼人當入阿鼻獄。
   《長阿含經》卷十八還說,在兩大金剛山間,除八大地獄及其所攝十六小獄外,還有原雲、無雲、呵呵、奈何、羊鳴、須乾提、優缽羅、拘物頭、芬陀利、缽頭摩十大地獄,多與《涅槃經》卷十一等所說與八熱地獄相並的八大寒地獄重合,這些地獄皆以寒冷冰凍為刑罰:
(1) 皰地獄(頞部陀,Arbuda) ,凍得身上生皰;
(2) 胞皰獄(尼刺部陀,Nirarbuda) 嚴寒更劇,凍得身體皰裂;
(3) 阿吒吒(Atata) 
(4) 呵呵(Apapa) 
(5) 虎虎婆(Hhabhara) ,皆因罪人被嚴寒逼迫,口中發出如是之聲而得名:
(6) 優缽羅(Utpala) ,意譯青蓮花;
(7) 缽頭摩(Padara) ,意譯紅蓮花;
(8) 摩訶缽頭摩(Mahapadma)大紅蓮花,此三獄皆以身體凍裂如各色蓮花而得名。
   中國民間俗話常說打入十八層地獄的十八獄,出《十八泥犁經》,其名目為:
(1) 光就居,其中罪人自然手出兵器,互相殘殺;
(2) 居虛倅略,罪人被驅入火中,赤身相鬥,受苦為前光就居獄之二十倍;
(3) 桑居都,常被火燒;
(4) 樓,居大火鐵樓中被燒烤;
(5) 房卒,在大深谷猛火中,罪人被燒爛而不死;
(6) 草烏卑次,處火城中,焚燒而不死;
(7) 都盧雞蛋,有大火鐵穿透罪人身;
(8) 不盧半呼,常處火中燒炙;
(9) 烏競都,有寒冷逼迫;
(10) 泥盧都;
(11) 烏略;
(12) 烏滿;
(13) 烏藉;
(14) 烏呼;
(15) 須健居;
(16) 末都乾直呼;
(17) 區逋途;
(18) 陳莫。
各有其苦刑,其名字古怪,不似梵文音譯,蓋出華人編造。《問地獄經》所說十八地獄為泥犁、刀山、沸沙、沸屎、黑耳、火車、鑊湯、鐵床、賹山、寒冰、剝皮、畜生、刀兵、鐵磨、冰、鐵笧、蛆蟲、烊銅、並各述其王之名。
   八大地獄與其各屬十六小獄,合計136地獄,為佛書中列舉地獄總數之最。又在漢地佛教徒中廣為傳誦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亦廣說地獄,其《地獄名號品》載地藏菩薩說閻浮提東方鐵圍山間,有極無間、大阿鼻、四角、飛刀、火箭、夾山、通槍、鐵車、鐵床、鐵牛、鐵衣、千刃、鐵驢、烊銅、抱柱、流火、耕舌、剉首、燒腳、啖眼、鐵丸、諍論、鐵鈇、多嗔等大地獄,其數無限,還有叫喚、撥舌、糞尿、銅鎖、火象、火狗、火馬、火牛、火山、火石、火床、火梁、鋸牙、剝皮、飲血、燒手、燒腳、倒刺、火屋、鐵屋、火狼等地獄,其中又各有小地獄,名號各各不同,大略皆以刑具為名,所受刑罰可顧名思義,如經中說:
   “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地獄,取罪人心,夜*食之;或有地獄,鑊湯盛沸,煮罪人身;或有地獄,赤燒銅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獄,使諸火燒,趁及罪人;或有地獄,一向寒冰;或有地獄,無限糞屎;或有地獄,純飛蒺藜;或有地獄,多攢火槍;或有地獄,唯撞胸背;或有地獄,但燒手腳;或有地獄,盤繳鐵蛇;或有地獄,馳逐鐵狗;或有地獄,盡駕鐵騾。仁者:如是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之器,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此四種物,眾業行感。若廣說地獄罪報等事,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若楚,何況多獄!
   地獄的苦,還不僅在種種殘酷刑具的逼迫,且為時極長,易入難出。據佛經講,地獄眾生的壽命,可與諸天相比。如《起世經》說,八寒地獄中的紅蓮花獄,壽長一中劫,無間地獄壽長一大劫(整個大千世界成、住、壞、空一次),甚至劫
盡,亦未必能出,還有移置他方世界地獄的。極長的壽命亦即極長的苦刑,這正好與人、天相反:人、天求長生不死而難得,地獄眾生則求短命夭亡而不得。而且,即便罪畢得出,也還要受增上果、等流果等餘報。《楞嚴經》等諸經說,作重大惡業墮於地獄的眾生,從地獄出,按其所作業墮為十類餓鬼,鬼壽變極長,鬼壽盡後,生於畜類中,畜類命終,然後才有可能再生於人中,還要受餘報,或償命還債,或貧窮厄難,並且由等流果,形成繼續作惡的習氣,導致再次墮入地獄,惡性循環,無有出期。
   佛經把老、病、死三者,稱為警悟世人的三大天使。據稱作惡者命終墮於地獄,地獄之王先要問他:你是天使召來的吧?你見過第一天使嗎?那就是頭白齒落、雞皮鶴髮、佝僂而行的老人,你為何不早自思量:我將來也會變成這樣?還有那第二天使,即是困頓呻吟的病人;第三天使,即身壞命終、身體僵直有如枯木的死人。你為何不自思忖:我不久也難免會這樣?罪人答言:我是見過,但那時驕縱放逸,不自覺知,沒好好想過這個問題。獄王乃言:如今當令你明白,你放縱作惡,今應自受惡報,此非父母兄弟、祖先、天公之過,而是你自己放逸,不自檢束的結果。罪人無話可說,只有隨獄卒去受苦刑。據《瑜伽師地論》卷五八等說,人死墮於地獄者,多記得生前所作,只有少數極愚癡、極放逸、極邪見的眾生,神識昏昧,不憶生前,地獄王會以種種方法令其憶念,使其自識咎由自取,罪有應得。
   地獄若是實有,則無疑是生靈的莫大恥辱。然而,那些作惡多端、害人禍世而在人間未受應得惡報的惡人,死後墮入地獄受罰,這也是善良正直的好人希望中的事。人們很容易把佛經對地獄的描繪看作人間的罪惡和監獄刑罰在宗教幻想中的反映,從這種角度看,地獄也確實提供了一面反觀人世陰暗面的鏡子。地獄即使虛構,而造成它的五逆十惡等業因在人世間卻是屢見不鮮的。而且,不論地獄有無,像地藏菩薩那樣,深入最黑暗污穢的罪惡深坑教化濟拔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及釋迦牟尼佛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不但下地獄,而且莊嚴地獄的精神,不愧為人心中最璀燦的善性光明之發射。
     第七節 畜生種種
    畜生,亦譯傍生旁生,略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動物。因此類被人所蓄養,故名畜生,多為傍行(爬行),故名傍生。其種類極多,千差萬別。《樓炭經》分為魚、鳥、獸三大類,每一類中又有數千種。《正法念處經》說畜生種數多達四十億。其形狀、生存方式、壽命長短,差別多端,難以盡述。
   畜生道的業因,是造中品十惡業。《業報差別經》說墮畜生有十種業因:身口意起惡業、從貪嗔癡起惡業,毀罵、惱害眾生,施不淨物、邪淫。而隨種類之別,業因各異,大略而言,以愚癡、殺生二業為主要的因。畜類的突出特點,便是愚癡,如《法華經》所言:唯念水草,餘無所知,意識不發達,無自覺之明,多無自由,或被人類驅役屠宰,或互相食啖,弱肉強食,常懷驚畏。
   生於畜類,大略有二途:一是愚癡業重者,人中命終,徑生畜類;二是從地獄生餓鬼,由餓鬼生為畜生,酬償宿債。《楞嚴經》卷八說,物怪之鬼,物消報盡,多生為梟類;風魅之鬼,風消報盡,多生為咎徴(被認為能預兆凶事的烏鴉、貓頭鷹等);畜魅之鬼,畜死報盡,多生為狐類;蟲蠱之鬼,蠱滅報盡,多生為毒類(蛇蠍蜈蚣等);衰厲之鬼,衰窮報盡,多生為蛔類;受氣之鬼(餓鬼),氣消報盡,多生為食類(豬羊雞鴨等);綿幽之鬼(魘鬼),幽消報盡,多生為服類(牛馬驢駝等為人服役者);和精之鬼(魍魎鬼),和消報盡,多生為應類(春燕秋鴻等季鳥);明靈之鬼(役使鬼),明滅報盡,多生為休徵(被認為能預示吉兆的麟鳳喜鵲等);依人之鬼(傳送鬼),人亡報盡,多生為循類(犬貓等順從人意的寵物)
   畜類多數為粗四大所成身,與人同一物質層次,是人肉眼能見到的唯一異己生命種類。《新婆沙論》說畜類最先皆在大海中,後來才散居各處。佛經中說有兩種畜生,為人肉眼所不見:一是極小畜生,經稱微蟲,分佈極廣,經稱佛眼見一杯水中,有八萬四千微蟲,又說人身中有八萬四千蟲。八萬四千,是極言其數目之多。現代佛學家釋這類微蟲即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生物、細菌。二是雜處於天、鬼、地獄等處的畜類,其身體由微細四大構成,人肉眼不見。這類畜生中最著名的是列於天龍八部中的龍、金翅鳥。
   龍,梵文名那伽(Naga),是有鱗爬行動物的總稱。佛經中所說的龍,主要指如中國人自認為龍之傳人的龍,此龍有胎、卵、濕、化四種生類,及天龍、海龍、地龍三種之分,天龍在天上,為諸天坐騎守衛,海龍在海中,以四大龍王為統率,地龍在地下,其職責是守護伏藏(地下寶藏)。這幾種龍的福報,略比天神,海龍王尤以富有珍寶著稱。龍有神通變化,龍力不可思議,為佛經所說四不可思議之一。海龍王擅興雲致雨,為司雨之神,佛教密宗有禱龍王求雨之法。
   龍的缺點是嗔恨多睡,發起脾氣來了不得,有五時不能隱身變化:生時、死時、淫時、嗔時、睡時。又有四種毒:聞聲、見形、氣噓、觸身,皆能毒害人。《佛說阿難四事經》說:國中多有盜賊水火變異變生,毒氣流布,疾病縱橫,悉是海中龍神鬼王之所為也。龍還有三種難以避免的苦:一、被熱風熱沙著身,燒其皮肉骨髄;二、惡風暴起,吹龍宮內,失寶飾衣,龍身自現;三、為金翅鳥所食,唯除阿耨達龍王能免此厄。(見《長阿含經》卷十八)
   龍的業因,如《分別業報經》偈言:修行大佈施,急性多嗔怒,不依正憶念,後作大龍身。或說僧尼修禪定而破戒,多生為龍。《長阿含經》雲:先多嗔恚,不曲不端,犯戒鬥諍,故生龍中。《佛說阿難四事經》謂射獵、屠殺、魚網、中毒死者,其魂神或墮海中為龍。因對殺害過它們的人類懷有宿怨,故能興起災厄疾病。
   龍的剋星是金翅鳥,梵名迦樓羅(Garuda),是一種極大的神鳥,據說身高達四十裡,亦有胎卵濕化四種生法,有如意寶珠為瓔珞,變化萬端,無事不辦。此鳥以龍為食,金翅鳥王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死時能令十寶山一齊火起,其心不壞,難陀龍王取為鎮宮之寶,名如意珠。金翅鳥的業因,如《業報差別經》偈:能修大佈施,高心陵蔑人,由斯業行生,大力金翅鳥。
   龍、金翅鳥皆有婚嫁,交合時二身相觸成欲,如欲界忉利天,其壽命皆為一劫,或有增減。
    第八節 《楞嚴》十仙
    中國人崇尚神仙,佛教一般不立神仙一道,《大智度論》卷五六說:神仙有二種:或天或人。天指天道,為世人所崇奉的天神,道教所謂的天仙,可攝於天道;人,為人中居山修道而得禪定、神通、長壽者,梵語稱哩師(VS),佛經中常提到,佛有時也被尊稱為大仙。道教則稱佛為金仙大覺大仙。佛經中,唯有《楞嚴經》,別立神仙為一趣,加在六趣之後,成為七趣。該經所說神仙,是在人中不依正覺修三摩地(禪定),別修妄念,存想固形,隱居於山林人不到處的特殊人,略有十種仙:
   1.地行仙,蓋當於道教所言行於陸地的地仙,由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服食生長藥物)圓成而成就。
   2.飛行仙,以能飛行於空中而得名,由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服食草木類藥物)圓成而得成就。
   3.遊行仙,蓋以能漫遊於仙山海島而得名,由堅固金石(金石類丹藥)而不休息化道”(以服丹而脫胎換骨)圓成而成就。
   4.空行仙,亦以能飛行虛空而得名,由堅固動止(動靜功)而不休息氣精圓成——煉化精氣而成就。
   5.天行仙,蓋以能遊行於諸天、上謁天王玉帝而得名,由堅固律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即吞咽金精玉液而
成就。
   6.通行仙,由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吸收天地日月人物等的精華而成就,通行,蓋謂其神通無礙。
   7.道行仙,由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即由持咒守戒而得道術,能以道術養身濟世者。
   8.照行仙,由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即修觀想、存想一類道功,念力自在。
   9.精行仙,由堅固交媾而不休息,感應圓成,即由男女雙修或坎離交媾而得成就。
   10.絕行仙,由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由修神通變化之道而覺悟天地萬物之性理。
   經稱這十種仙雖然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但因不依佛法正道修心以得正覺,故不能超出生死輪回,還是要死,報盡還來,散入諸趣
   佛教密乘,亦多說修佛教密法,持咒加持藥物等服食,可成持明仙悉地持明仙,這種仙人或住人間,或入仙山海島、修羅宮等處,其形像為結髮或披髮、長須,腰著鹿皮,與道教所描述的仙人形像相類,現在西藏的密乘瑜伽行者,尚頗有結髮挽髻或披髮,猶如道士者,此當為晚期印度佛教密乘瑜伽行者的常見裝束。
    第九節 劫災與眾生之來源
    漢語中常用的浩劫劫難劫數,源出佛典,為梵文劫波(Kalpa)音譯之略,原意為極久遠的時間單位。佛經中稱世界眾生有大變化的週期為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三級。一般說人壽每百年增一歲,從十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後,複從八萬四千歲漸減至十歲,如是一增一減名一小劫,合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如是增減十八反為一中劫,或言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合二億三千六百萬年。四中劫為一大劫,合十三億四千四百萬年。一大劫中,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壞,分為成、住、壞、空四中劫。成劫世界開始形成,住劫為形成後的相對穩定期,只有在此期間,三禪天以下的眾生才慚次出現、生存。壞劫世界破壞,眾生不存;空劫為從壞盡到再生成的間歇階段。
   佛經中還說,三界眾生由共業所感,在輪回程途中有共同的三災惡報。三災分小、大兩種,小三災主在人間,為疾疫、饑謹、刀兵。疾疫災起時,種種傳染病、瘟疫蔓延,人在七日之內死亡殆盡,地上處處白骨狼藉,無人收葬,唯留一萬人作種子。饑謹災起時,六七年間天不降雨,地上寸草不生,滴水難得,一日一夜死人無算,亦唯留一萬人為種子。刀兵災起時,人們自相殘殺,草木皆成兵器,七日之內,人類死亡殆盡。小三災發生的時間,《立世阿毗曇論》說疾疫災在住劫第一小劫人壽十歲時,饑饉災在第二小劫人壽十歲時,刀兵劫在第三小劫人壽十歲時。《優婆塞戒經》則說每一小劫中,有饑饉災三次,疾疫災三次,刀兵災一次。
   大三災,為火、水、風三災,其破壞範圍廣及欲、色二界。火災起時,有七個太陽並出,草木土石、山河大地乃至須彌山、欲界諸天官,悉被燒毀,大火綿延曆一小劫,燒至光音天(一說二禪天)而止,壞盡初禪天、六欲天及人間、地獄、餓鬼界。水災起時,大水漂溺,歷時一小劫,淹至三禪天(一說遍淨天),毀盡三禪天以下。風災起時,有大猛風吹壞世界,乃至極微亦無餘在。(《俱舍論》卷十二),亦歷時一小劫,壞至四禪天(一說廣果天),毀盡四禪天以下。大三災的發生規律,依《立世阿毗曇論》等說,是七火次第過,然後一水災,七七火七水,複七火後風,即七次火災過後有一水災,七次水災過後,再經七次火災,然後來一次風災。《優婆塞戒經》則說:水火二災各五段過,有一風災,五風災過,名一大劫。
   三災到來時,世界毀壞,其中生活的眾生乃至諸天自然是在劫難逃。然而,按佛經之說,那時也是淪墮眾生上升解放之日。於火災到來之前,人們大概是受天譴的啟示警省,都是不再作惡,而齊修十善,三惡道眾生報盡後也都生於人間修十善行,劫災來臨時,人中有自然修禪定證初禪者,乃力宣初禪的寂靜安樂,教人修禪,人類皆依其法修行,死後都上生於初禪天。當大火快燒到初禪天時,初禪天中修得二禪者力宣二禪安穩快樂,諸天皆依其教修證二禪,上升於二禪光音天而躲過火災焚斃之苦。光音天,為佛經所說眾生的老家。
   當火災壞盡初禪天,眾生皆回光音天老家後,爾時無日月星辰,唯有大冥”(《長阿含經》卷七),宇宙中是一片死寂的黑暗,然後漸漸從黑暗虛空中興起大雲,降注大雨,依次生成風、金、水、地四輪,水輪中藏有一切物類的種子;然後再慢慢形成天宮、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其時光音天有人壽終,墮於初禪天,即為大梵天王。後來又有人從光音天相繼墮落,初墮者見之,便以為是自己所創造、變化,後墮者見先墮者,亦以為自已是他所創造,認為天父。此天父又見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及各類眾生,都在他以後漸次出現,便以為這些也都是他的作品,這便是上帝創世說的出處。
   佛經說,地上眾生,皆從光音天墮落,眾共生世,故名眾生。初時身有光明,飛行自在,衣食自然,後來貪染漸生,食地上物,身體沉重,失去光明與神通。然後漸漸有了私有觀念,貧富分化,貴賤有別,分疆立界,你爭我奪,刀杖鬥訟,演出這人間善惡交爭、興衰成敗、悲歡離合的一幕幕活劇。佛家的這種人類起源說,屬以天為本位的球外智慧生命移植論;其劫初水輪中藏有一切物類種子及畜類本生存於大海中的生命起源說,則與近代生命科學的生命起源學說有所相近。
   佛教所說六道眾生中,除人和畜生中有的大部分之外,其餘天、鬼、阿修羅、地獄及畜類中的龍、金翅鳥等,究竟實有,抑或是莊生寓言、神話想像,或古印度神話的承襲?若說實有,有何理由?如說天神住在天上,那麼如今人造飛船遨遊太空、登上月球,為何不見天宮天仙及佛教所說月天子?如說地獄在地底下,那麼如今地下鑽探、科學探測,為什麼只發現地下有水石岩漿等,不見有地獄存在?關於此類疑問,佛經中早有解答此類眾生身,為由微細四大集成的細身與人身邊常住的鬼神相類,非人類肉眼所能見。故即至天宮地獄,若仍以肉眼觀之,則視而不見。
   近人王思祥《佛學通譯》一書中,總結佛典諸說,列舉出五條理由論證天等界趣、細身眾生實有不虛:一、由聖言聞知故,應信實有,佛教千經萬論,皆一致說有天等細身眾生,這出自證得聖智的佛陀及其弟子們天眼智等超常智慧的觀見,應予相信。如佛經說水中、人身中有微蟲,今已由科學證實,其餘未證實者亦可由此理推論而予相信。二、由因果不違法則,應信實有。據因果報應之定理,應有他生後世的因果相續,行善修禪之因,應有天道,作惡之因,應有地獄。三、識之所緣有限,自界地亦有不見者,何況他界。人天賦的感官感知能力有限,視聽嗅觸等皆有其閥閾,無理由據有限感知之所見,便否定感知閥閾之外的東西為子虛烏有。如X光、紫外線等,皆肉眼所不見,而科學已證明其為實有。以目前科學僅就人、動物之生命現象而得出的不究竟的認識,否定其它生命類型細身眾生的存在,理由並不充足,至多不過可能性而已。四、異類雖不相見,同類相見。如螞蟻雖有聲,人卻不聞,而蟻類互相能聞,人雖能了了見蚊,蟻卻未必能了了見人及承認人類的存在。依此類推,無理由否認人類雖不能見他,他卻能了了見人類的更高級文明生物的存在。無理由局定人類為生命進化的終極形態。昔以人不見有高於自己的生命存在,便以宇宙間最高文明生物、智慧生物自居,很可能是狂妄自大,如螞蟻緣槐稱巨國無異。五、譬如多人一室共夢,雖然各自在做自己的夢,有自己夢中的經驗世界,互相卻不見不知,無理由以自己經驗中沒有,便否認他人(如佛、羅漢、有天眼者等)經驗中也沒有。這五條理由中,第一條信聖人之言,只適用於信仰佛教者;後四條理由,可以否定斷言天等細身眾生為子虛烏有的論斷在邏輯上的錯誤或理由不充足,難以確證天等確實是有,只能證明可能是有。
     第十節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佛家雖然談天說鬼,極為玄乎,但從其說法的底裡,我們並不難看出:說六道九有,實質上都以現實的人類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離以人為中心的立場。不論是高高在上、快樂自在的諸天,還是黑暗恐怖的地獄、醜惡的鬼類,愚癡的畜生,都被作為人行善作惡的果報,作為人生前死後生命的轉換形態,亦即人生在時間上的廣延。盛說六道眾生及其生死輪回、因果報應,終歸在於如實認識人自身,對現實人生作出冷靜的價值評判,旨歸終在現實社會的倫理教化和宗教實踐。其立場,可謂是人本的。因此,佛典於六道中說得最多的還是人。
   人,梵語摩奴沙(Manusa),其詞根“man”譯為,摩奴沙表明,意(意識、思維)是人類的突出特點。佛經中說一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每一小世界,都有人居住,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小世界,住人的共有四處(四大部洲),其所居人的形相、壽數、生活方式等,各有差別。東勝身洲地形如半月,人面亦如半月形,壽三百歲(一說二百歲);南贍部洲地如三角,人面亦三角形,壽百歲;西牛賀洲地形如滿月,人面亦滿月形,壽三百歲,以牛馬珠玉互相貿易;北拘盧洲地為正方形,人面亦近方,定壽千歲。現代佛學家有釋四大部洲為銀河系中四大住人行星者,有譯為地球上的南美、澳洲、亞洲南半、亞洲北半者,一般多說南贍部洲即地球,佛典中論述最多,以為人類代表者,亦指此洲人而言。
   據佛經講,在四大部洲的所有人類中,屬此南洲人壽命最短,作惡最多,生活最為貧困。而且不論貧富貴*、人種族別,皆有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怨憎相會、恩愛別離、所求不得等苦,這些苦終歸為五蘊熾盛”——能障蔽本性光明的身心活動過盛所導致,合前七苦,說為八苦。又有三苦:一苦苦,正受苦時的苦;二行苦,一切皆遷流變滅所生之苦;三壞苦,快樂壞滅所生的感傷追懷、失落寂寞等苦。還有生、老、病、死、愁、怨、苦受、憂病惱、生死流轉等十苦之說。最根本的苦,是人的存在,身心皆念念生滅變易不可常住,這與人本性趨求常樂的意欲相違,從本質上來說,無常即苦。數說人間諸苦,揭露人生缺陷,是佛家四聖諦之首苦聖諦的內容。其餘三洲,苦雖少於南洲人類,但也難免老、病、死等苦。
   然而,佛家並非只是悲觀地否定人生、詛咒人生,而僅揭露人生缺陷及存在的根本矛盾,這只是佛家對人生價值評判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佛家又肯定人生尤南洲人的優勝,認為此南洲人是六道中最好的所在。《長阿含經》卷二十載佛言:此南洲人有三事勝過其餘三洲人及鬼道、欲界天: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勤修梵行(清淨離欲之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三點皆強調勇猛強記,意謂人以意志力的雄強和記憶力、思維能力的發達為突出特點,這使南洲人能不斷向上趨求,依*理性和創造力創造、發達自己的文化,力求改造和超越自然,其智慧成熟的結果,便是佛出此土,昭明瞭如實認識自己、超出生死輪回之道。
   《大毗婆沙論》總結人有止息、忍、摩奴沙三義,止息,謂具有很強的自我調製的能力,能自調其心令趨寂靜,乃至止息、消滅自心的煩惱,論雲:能寂靜義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靜意無如人者。忍,謂有意識地忍受困苦厄難,表現出強大的毅力、韌性和包容性、承受力。摩奴沙,謂於工巧業處得善巧,指人在工藝技術方面特別聰明,是其它部洲的人和諸天都比不上的。該論還說人具聰明、業果勝、意細微、能正覺、智慧增上、能別虛實、聖智正器、聰明業所生八大優點。晚近大虛法師總結說:人之特性,具有造作、思想、覺悟之自由活動的能力。
   佛家如此高推人類,主要是從接受佛法、依法修持的角度著眼。按佛教之說,人所具有的這些長處,及苦樂間半、八苦交攻的生存現實,使人類員容易信受佛法、修學佛道。就此而言,人比快樂自在、長壽遠勝於人的諸天,要強得多。佛曾說:人間於天則是善處,又強調,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增一阿含經·等見品》)因為諸天雖然也見佛聞法,但因為太快樂長壽,沒有苦和人生短暫的緊迫感的逼迫,反而較人難於修學佛道。至於常被嫉妒鬥爭所惱的阿修羅、饑寒交迫只知求索飲食的餓鬼、愚癡無智的畜生和苦刑逼迫無暇思索生死問題的地獄,修學佛法,障礙比人多得多。所以,佛經稱讚人為能生一切諸善果和賢聖道果的福田”(種植幸福的田地)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中國(有佛教流傳的發達地區)難生,善友難逢。於是便為佛教諸多經論所強調,佛經說,在無盡輪回的長夜中,生於人間的機會極為難得,難於盲龜值浮孔”——一隻瞎眼的烏龜在茫茫大海中碰到一根上面有藏身之洞的樹幹漂浮而來,籍以渡過大海。因為世人作惡時多,行善時少,命終多墮三惡道中,易入難出,能直接生於人間者甚罕。佛經中記載:佛曾以指甲從地上桃起一點點土,問弟子:佛指甲上土多,還是大地土多?回答當然是:大地土比世尊(佛的尊號之一)指甲上土,不知要多出多少倍。佛乃教誡他們:從人中命終還生人中者,從天中命終還生天中者,少如佛指甲上土,墮三惡道者,多如大地土。一墮三惡道,則壽數綿永,經劫難出,即使出頭再生為人,亦由宿世余習,易再作惡而再次墮三惡道。要得圓滿的、聰明智慧善良易於信受佛法的人身,是很難了。而即使得人身,能碰上有佛法流傳、有緣信受修學的機會,則更屬難得。佛經中說:佛陀出世,極為難逢。一大劫中,人間僅有千佛出世,佛出世住世及佛法流傳的時間,在茫茫劫海中,只如長夜中電光一閃,如極難開花,開花後又很快凋落的曇花。釋迦牟尼乃這一大劫(賢劫”)出世的第四佛,住世僅八十年,其正法流傳僅五百年,正法之後的像法”(相似於正法)時期也早已過去,到了教法衰微的末法時代。將來佛法滅盡之後,要過56億年(錄入者注:人世5.6億年之說較為妥當),到人壽八萬歲時,第五佛彌勒佛才會出世成佛。生值佛法而有緣信受奉行,其難中之難,是更過於盲龜值浮孔了。
   佛經這樣說的意旨當然是;若能生逢佛法,信受奉行,解脫生死輪回或起碼植下解脫生死的種子,則此人生便是極富價值、最值得慶倖的。若非如此,不遇佛法或雖遭遇而無善根信受,只知追求無常的金錢與物質享受,甚至為此而作惡造業,則是浪費了難得可貴的人生,埋沒了人特具的長處,如此人生,不僅八苦交攻,而且成了造墮三惡道苦種、長劫沉溺生死苦海的苦田惡田,在佛家看來是最為可悲、可惜、可歎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